焦点简讯:南唐小周后有多荒唐?气死姐姐后当上皇后,最后下场却如此凄惨
2023-06-01 18:14:19 个人图书馆-燕山茶社

残唐之后的五代十国,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特殊的时期,从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开始,到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为结束标志,共计67年,是继魏晋南北朝之后,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又一个政权割据的时代。

自古乱世出英雄,但也有人说乱世多奇葩,五代十国是如假包换的乱世,于是便不乏各种荒唐奇葩的故事,爱上儿媳妇的朱温、甘当儿皇帝的石敬瑭、黄袍加身的郭威以及感叹“十四万人齐解甲”的花蕊夫人,他们呈现了一出出精彩纷呈的大戏。

而这其中有一个国家是无论如何不能落掉的,那就是偏据江南一隅的南唐政权,它的名气之大,使得人们一提起五代十国,脑海里必然第一个冒出“南唐”这个名字,而这一切则全都要拜它的末代君主李煜所赐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李煜的皇帝当得是一塌糊涂,可他的文学造诣却是非常高的,尤其是在作词方面是高山仰止般的存在,被后人尊为“词宗”。

而他与两位周后之间的爱恨情仇也被人们所熟知,尤其是小周后,正是她陪李煜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。

那小周后是如何取代了姐姐,成为了李煜的第二任皇后,她最终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?

李煜配娥皇,珠联璧合

后唐是当时南方政权当中国土面积最大,实力最强的国家,但李煜在位时,实力已大不如前,他早已去了帝号,所以历史上称之为李后主,而他也已经向宋称臣,并且取消了自己国家“唐”的国号,自称江南国主。

李煜在政治上可以说是一个“白痴”,他一心只想风花雪月、小楼东风,可造化弄人,他的5个哥哥全都不幸早亡,无奈之下,南唐的这副重担只能落在了李煜的肩头,而事实证明他的削肩膀撑不起大好的江山。

别看李煜是政治上的矮子,却是文化上的巨人,更是风月场的高手,早在他还是吴王的时候就迎娶了当朝司徒周宗的大女儿周娥皇,也就是后来的大周后,而周宗的小女儿女英比娥皇小14岁,就是后来的小周后。

能够入得了李煜法眼的女人,自然不能只是貌美如花,史书上就赞美大周后琴棋书画无一不精,尤以琵琶见长,中主李璟听了她演奏琵琶后,就把自己御用的“烧槽琵琶”赐给了娥皇,可见其技艺之高超。

李煜和周娥皇这一对“文艺青年”在一起,真可谓是珠联璧合,每日里不是吟诗作对,就是填词谱曲,可以想见娥皇的琵琶加上李煜的词句是何等的天外之音,这样的神仙眷侣简直羡煞了众人。

公元961年,李璟去世了,唯一的继承人李煜毫无争议的成了“江南国主”,然而一心陶醉在舞文弄墨之中的李煜,却对治理国家丝毫没有兴趣,他和此时已经升任为皇后的娥皇依旧是歌舞升平、我行我素。

此时的南唐,北有刚刚建成的强宋,东有吴越、南有南汉,可谓强敌环伺,可李煜却天真的以为只要投靠了赵匡胤,委身求全就可以高枕无忧了,而大周后也只是知道迎合李煜的品味,把心思都放在了弹琴跳舞上。

就这样,他们如胶似漆的过了4年人间仙境的日子,然而好景不长,大周后在她29岁的时候突然病倒了,病情相当严重以至于卧床不起,李煜也是十分的紧张,为了给爱妻营造更好的休息环境,他甚至将两人的儿子,送到其他嫔妃的住处寄养。

后来李煜还把大周后的妹妹女英接进了宫,来照顾她,对此大周后还一度很高兴,但她很快就会知道,这完全就是引狼入室了。

女英进宫,偷情气娥皇

女英进宫没过多久就发生了一件事情,此事让大周后倍受打击,有一天,他们的孩子李仲宣在别处玩耍的时候,突然一只蜡烛不知怎么就掉了下来,一下子就把李仲宣给吓昏了过去,而这一昏过去就再也没有醒过来,他们的孩子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去了。

孩子的夭亡让大周后十分悲伤,更加加重了病情,而屋漏偏逢连夜雨,正在这个时候,大周后又发现自己的妹妹居然和李煜有染,这让大周后难以接受。

原来女英一直就对自己的皇帝姐夫非常仰慕,倒不是因为李煜的地位,她也是佩服上了李煜的文学修养,而李煜自从见到女英,也立刻就被这个小姨子的风华绝代所吸引了,她文采虽然不及姐姐,但娇好的容颜、活泼的性格以及豆蔻般的年华一下子就斩获了李煜的心。

此时的女英年仅15岁,对比卧病在床且年老色衰的大周后,李煜一下子就把持不住了,往日与大周后的夫唱妇随全都付之于脑后,连日来面对病病殃殃的大周后所带来苦闷,以及丧子之痛,被女英的出现一扫而空。

而情窦初开的女英显然对于李煜的心理状态一清二楚,她也全然不顾自己尚在病中的姐姐,因为在她的内心当中是渴望得到这份激情的,于是在相互试探了几次之后,这一对干柴烈火被瞬间点燃,以后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。

李煜果然是李煜,他的文人情怀又泛滥了,居然还把自己和女英幽会的场景做成词写了出来,“…抛枕翠云光,绣衣闻异香…脸慢笑盈盈,相看无限情…”,一首《菩萨蛮》立刻传遍了宫闱。

纸里包不住火,病榻上的大周后很快就知道了这首“淫词滥调”,盛怒难消的大周后立刻命人把妹妹叫了过来,她拿出李煜写的这首词猛地甩到了女英的面前,用尽浑身的力气喊出了一句:“下贱”,就再也说出不话来了。

女英跪在姐姐的床前又怕又羞,根本不敢看大周后,也不敢解释什么,她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令人不齿,但都说恋爱中的女人是自私的,女英显然并没有因为伤害了姐姐而有所收敛,大周后却因为急火攻心而病势越发沉重了。

李煜是个情种,他在得知了大周后病情加重后,又觉得自己对不起大周后了,往日温情的场面又萦绕在了李煜的脑海,于是他开始刻意的疏远女英,以获取大周后的原谅,无奈为时已晚,心力交瘁的大周后终于在疾病和情感的双重打击下撒手人寰了。

女英上位,醋意满宫闱

妻子的亡故,让李煜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,他写下了“…空余上苑风光…当年得恨何长…”这样充满思念之情的词句。

但李煜毕竟是个性情中人,没过多久李煜就重新投入了女英的温柔乡,把大周后忘到了脑后。

早在大周后病逝之前,李煜和女英的风流事就闹得满城风雨,当时就有大臣曾规劝过,碍于礼教和大周后的病情,李煜也曾经收敛过。

现如今大周后已经仙逝,谁还能说得动李煜呢,4年之后,李煜就以后位不能虚空太久为由,册封女英为皇后,南唐进入了小周后时代。

此时的南唐已经是风雨飘摇,外部北宋王朝虎视眈眈,内部党政不断、经济凋零,而李煜却根本漠不关心。

他完全沉溺在了与小周后的卿卿我我之中不可自拔,而小周后的行事还不如她的姐姐,只知道一味的和李煜在宫中寻欢作乐,莫误了好时光。

李煜倒也真的听话,为了更好的享受,他竟在全国范围内大选秀女,一时间是“晚妆初了明肌雪,春殿娥嫔鱼惯列”,这可就违背了小周后的初衷,面对李后主的好色,她虽然不便阻拦,但也绝不能听之任之。

小周后的方法是,利用自己后宫之主的身份,对这些嫔妃们实施无情的打压,一些受到或者有可能受到李煜宠幸的妃子,被小周后以各种的理由逐出了宫闱,甚至有些人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,弄得后宫嫔妃人人自危。

小周后的行为惹了众怒,大臣们都对小周后表示不满,纷纷上表弹劾,认为她的做法有失国母威仪,但李煜又怎么可能斥责小周后呢,在他的心中小周后就是他的全部,江山社稷也抵不过小周后的明媚一笑。

所谓“一顾倾人城,再顾倾人国”,李煜与小周后的常顾厮守就要倾江山了。

公元974年,赵匡胤随便找了个理由逼得李煜就范,随后发兵南唐,面对兵强马壮的宋朝军队,李煜自知根本不是对手。

到了第二年,宋军已经把南唐的都城金陵围了个水泄不通,这可把李煜和小周后吓坏了。

此时他们温柔的春秋大梦才被惊醒,情急之下李煜遣使向赵匡胤认罪,请求放他们一马,无奈赵匡胤一句“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”的至理名言彻底击碎了他们的希望。

这一年的年底,南唐后主李煜面缚舆榇,率领文武百官出城递上了降表,立国38年的南唐政权寿终正寝了,随后李煜和小周后,以及大批官员、嫔妃被沿河送往汴梁。

面对亡国的境遇和北上的未知,李煜写下了“云笼远岫愁千片,雨打归舟泪万行”的词句。

国破人亡,无处话凄凉

公元976年,李煜、小周后一行被押到了宋都汴梁。

让李煜没有想到的是,赵匡胤并没有杀他,相反对他们一众亡国君臣还是礼遇有加的,但封李煜为“违命侯”,多少还是对他在最后一刻才投降的行为表示了不满。

从这时候起,李煜和小周后便开始他们在汴梁的软禁生活,在起初的一段时间里,他们的生活倒也安逸,没有了军国大事的牵绊,两人又可以在汴京的寓所里过起“蝶翻金粉双飞”的生活了。

赵匡胤为了笼络人心,时不时的还设宴款待李煜和小周后,而每次的宴会上,小周后总是感觉有一双眼睛在贪婪的盯着自己,这双眼睛就来自对面,来自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,小周后隐隐感觉到了一种不祥之感。

一切的转变都发生在赵匡胤死后,他的弟弟赵光义继承大位,成了大宋王朝新的统治者,李煜和小周后的好日子也到头了。

随着南方吴越国的归附,大宋只剩下了一个北汉政权没有解决,李煜的政治作用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。

不仅再没有好酒好菜的礼遇,还经常的被无端羞辱,这让李煜感到了“一旦归为臣虏…垂泪对宫娥”的凄凉。

而赵光义并不只是单单针对李煜,当年宴会上小周后的明眸皓齿,他可是惦记了很久了。

现在赵光义的本性终于可以不受约束了,他一次又一次的传小周后进宫侍寝,虽然没有明说,但李煜又怎能不知这背后预示着什么。

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,身为臣虏的李煜当然只能逆来顺受。

然而事态愈演愈烈,有一次小周后竟然进宫半个月才回来,相传这次赵光义竟然无耻的命画师,将其临幸小周后的场景画了下来,这就是著名的《熙陵幸小周后图》的由来。

小周后回来后,两眼无光、一言不发,见到李煜便失声痛哭了起来,然后就把自己关进了屋子里,再不出来。

李煜当时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,作为一国之君他不能保全国家,现在连自己的女人都不能保护,自己还算个男人吗?

公元978年的七夕,也是李煜的42岁生日,这一天李煜请来了昔日的臣僚到家里相聚,推杯换盏之间,李煜的精神恍惚了,眼前的场景让他想起了过往,想起了在江南故国的一幕一幕,难掩思念之情的李煜,写下他这一生最为著名也是最后的一首词《虞美人》。

“…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,这首词写罢,立刻便有人报告了赵光义,早已厌倦了李煜的赵光义随即以贺寿之名,为李煜送去了一杯“御酒”,同样做过皇帝的李煜太明白这杯酒的意义了。

面对赵光义送来的“牵机酒”,李煜含泪大笑,他接过酒杯,面朝南方故国的方向一饮而尽,随后就在巨大的痛苦之中死去了,留下了对故国明月的无限眷恋,留下了对小周后的依依不舍,这一天正好是他的生日。

小周后在得知李煜的死讯后,立刻飞奔了过来,当她看到李煜头足相连的尸体后失声痛哭,她抱起李煜的尸身久久不愿松开,她知道自从国破的那一天起,这样的命运就被注定了,只是这样的死去过于残忍了。

李煜死后,赵光义依然盯着小周后不放,还是要小周后进宫侍寝,而这时的小周后却显现出了刚毅的性格,坚决不从,她终日守在李煜的牌位前,茶不思饭不想,忘记时光流转,忘记了斗转星移,真是“…多少泪…断肠更无疑”。

没过多久,小周后就在无限的愤懑中饮恨而去了,死的时候只有28岁,她生于乱世之中,嫁于帝王之家,死于亡国之际,一生的走向完全符合乱世皇家女人的命运安排,她无比高光炫亮的开始,也正预示了她极度凄惨悲凉的结局。

相关新闻: